注册 登录
武术藏经阁 返回首页

鐵冰心的个人空间 http://www.wushu001.cn/?244269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

日志

清华简《筮法》数字卦解密

已有 372 次阅读2019-10-19 16:04

清华简《筮法》数字卦解密
Jack在2014,十月14 - 21:08发表

近来沉浸在清华简《筮法》的研究,只差临门一脚就可以将这个(可能是)传说中古老的「归藏易」占法与筮法重建起来。

这临门一脚是关于「筮法」的部份,也就是卦应该如何算出来的基本问题:本文就是要挑战这个不可能的任务。

竹简中所谈占法,也就是怎么看出卦象吉凶的方法,虽然还有许多细节不甚清楚,但是基础框架与原理都有个轮廓,要拿这套占法来应用至少有理可循了,或许只是实际应用的问题,假以时日应该就会越来越清楚。但筮法方面却没有任何文字说明,只有57个卦例让你摸索。

↓ 这是57组卦例中的30组,这些数字之间有怎么样的变化关系?是怎么算出来的?

清华简这57组卦都是每组一对的两个卦,每个卦都是由六个数字所组成。这些卦是否像《周易》一样是算出一卦并依「爻变」再画出「之卦」?如果是,那么到底左为本卦还是右为本卦?如果不是,那么是先算右卦,还是先算左卦?其次,四、五、六、一(七)、八、九这些筮数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?如何记录为卦象?

由于清华简内容几乎全都属于占法原则的说明,类似于我们现在教人如何解读卦象的书,并非实际的卦例,因此无法从这57组卦例研究出关于每个筮数的「机率」,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研究出一些诸如筮数间可能如何互变的基本资料。

更精确的来说,里面其实有一组卦可能是实际揲蓍而成的解卦卦例,但由于卦例太少,也无法从中统计出任何有意义的实揲机率。

为了求证,我们将这57组卦的筮数整理为表,共得342组筮数(如后表)。然后依各种可能的假设前题来做统计计算,最后基于「左为本卦,右为之卦」的假设的确找到「有理可循」的数字变化关系,因此可推断左边为「本卦」,右边为类似于「变卦」或「之卦」的衍生卦。

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清华简的卦应该是只求出6个筮数,再以这6个原始筮数画为两卦,而且是先画左卦,再画右卦。换句话说,其画卦的方向洽与文字阅读方向相反,并不是由右而左,这可能与《周易》筮法的做法是一致的。至于算卦过程是由下爻往上算,还是由上往下?依理来推论,应该是由下往上。其一、周易如此。其二,其画卦的左右向是与文字书写、阅读方向相反,因此爻的画法也可能如此,是与书写及阅读方向(由上往下)相反,也就是由下往上。

↓ 从后面的数字表格,可以整理出这样的数字变化关系。

    一(七)

    4→4 x2
    4→6 x1
    4→1 x2

    5→5 x4
    5→6 x3
    5→1 x2

    6→6 x68
    6→1 x88
     

    1→1 x62
    1→6 x89
     

    8→8 x2
    8→6 x2
    8→9 x4

    9→9 x6
    9→6 x4
    9→1 x3

    按:清华简中,筮数「一」代表的是「七」,因此一即是七,七即是一。[4→4 x2]出现2次的左四右四;[4→6 x1]出现1次的左四右六。其余以此类推。

   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筮数间的变化法则大致如此:

    • 六和一(七)两个筮数之间可以互变,但不会变成其余四个筮数。
    • 四、五、八、九等四个筮数都可以变成两个筮数,但八的变法和四、五、九不一样。
    • 四、五、九三个筮数可变为六和一。
    • 八可变为六和九。八不变成一,而变成九,这是比较特殊而奇怪的。是否其中有什么错误?照理来推测,应当与其他筮数一样变为六、一才是。这当中原因,还有待更多出土资料来证明。本文谨就目前可得资料暂作合理推论。

    一1-1 1-1 6-1 1-1 6-1 1-1 ──

    二1-1 6-6 1-6 6-1 6-1 1-1 ──

    三6-6 1-6 6-1 6-6 1-1 1-6 ──

    四1-6 6-1 1-1 6-6 6-1 1-1 ──

    五6-6 1-6 6-1 6-6 5-1 9-6 ──

    六1-6 6-1 1-1 9-6 5-1 6-1 ──

    七1-6 1-6 6-1 1-6 6-6 1-6 ──

    八1-1 1-6 1-6 1-6 6-6 6-6 ──

    九1-6 6-1 1-6 6-6 1-6 1-1 ──

    十6-1 6-1 6-1 1-6 1-6 6-6 ──

    1-1 1-6 6-1 6-1 6-6 6-6 ──

    6-6 1-6 1-6 1-6 6-1 1-1 ──

    6-6 6-1 1-6 9-6 1-6 6-1 ──

    6-6 1-6 1-6 1-1 1-6 1-1 ──

    4-6 5-6 9-1 1-6 1-1 6-6 ──

    6-6 6-1 6-1 6-1 1-1 1-1 ──

    1-1 1-1 6-1 8-6 1-6 1-6 ──

    6-6 1-6 1-1 1-1 6-1 5-6 ──

    6-6 1-1 1-6 9-1 1-6 6-1 ──

    1-1 6-6 1-6 1-6 1-1 4-1 ──

    6-6 6-6 6-6 1-6 1-6 6-6 ──

    1-1 1-1 1-1 1-1 6-1 6-1 ──

    6-6 6-1 6-1 6-1 6-1 6-1 ──

    1-1 1-6 1-6 6-6 1-6 1-6 ──

    6-6 1-6 6-1 6-1 1-6 1-1 ──

    1-1 1-6 1-6 6-1 6-1 6-6 ──

    1-6 6-6 1-6 6-1 1-6 1-6 ──

    6-1 1-6 6-6 1-1 1-1 6-1 ──

    6-1 1-6 1-6 6-1 6-1 1-1 ──

    9-1 8-6 1-6 1-1 6-1 6-1 ──

    1-6 1-6 6-6 6-1 1-1 6-6 ──

    1-6 6-6 6-1 1-1 6-1 1-1 ──

    1-1 6-6 1-6 6-1 6-1 6-1 ──

    1-1 6-1 1-6 6-1 6-1 6-1 ──

    1-6 1-1 6-1 1-1 1-6 1-6 ──

    6-6 6-1 6-1 6-1 1-6 6-6 ──

    1-6 1-1 6-1 6-1 1-6 6-6 ──

    1-6 1-6 6-6 1-1 6-6 1-6 ──

    6-6 6-1 6-1 1-1 6-1 6-1 ──

    9-9 1-1 1-1 9-9 6-1 6-1 ──

    9-9 1-1 1-1 8-9 6-1 6-1 ──

    8-9 6-1 1-1 8-9 6-1 6-1 ──

    9-9 6-1 6-1 8-9 6-1 6-1 ──

    6-6 6-6 6-6 1-6 1-6 6-6 ──

    6-6 6-6 6-6 1-6 6-6 1-6 ──

    6-6 6-6 6-6 6-6 1-6 1-6 ──

    6-6 6-6 6-6 9-6 6-6 6-6 ──

    1-6 6-1 1-6 6-1 1-6 1-1 ──

    1-6 6-1 1-6 1-1 1-6 6-1 ──

    6-6 6-6 1-1 6-6 5-6 4-1 ──

    1-6 1-6 6-6 6-1 6-1 1-1 ──

    4-4 5-5 6-6 1-1 8-8 9-9 ──

    9-9 8-8 1-1 6-6 5-5 4-4 ──

    1-6 1-1 5-5 5-5 6-6 1-6 ──

    6-6 6-1 1-6 6-1 1-6 1-1 ──

    1-6 6-6 1-6 6-1 6-6 1-6 ──

    6-1 1-1 6-1 1-6 1-1 6-1 ──

    ──

    ──

    ──

    至于筮数何时该变,何时不该变?

    在毫无头绪下,我们只能先做各种假设来逐一验证其可能性。

    我们以过去张政烺对数字卦的研究统计大概可知,最早的筮数可能有一至八,未见到的二、三则可能被归到六和七。因此我们也可假设清华简筮法中或许也应当有八个或九个筮数,未出现的两个推理为二、三,或者再加上一(注意,清华简中一这个符号是被当作七用)。或许当筮数出现六、七时,就不变,记为六→六,一→一。而若是二、三时,则分别记为六→一,及一→六。一可能记作一→六。但其他筮数呢?所以依这个假设显然是行不通的。

    或者假设筮数并不是八个,就是简上看到的四、五、六、七(一)、八、九这六个,那么一与六何时互变?何时不变?或许答案与四、五、八、九其余四个筮数何时当变何时不当变的法则也是相关或连动的,甚至是一样的。

    但四、五、八、九这四个筮数的变与不变的原则看来也有些复杂。因为当它变时,并不是只变某一特定的数而已,而是可能变成两个。

    笔着曾经怀疑,是否与春夏秋冬有关?但显然这是无法成立的。例如在〈节战〉一节中「内胜外」(筮数由上至下为四五六一八九)及「外胜内」(九八一六五四)的卦象中,六个筮数同时出现,而且全部未变。但在第二节〈得〉「见丁数」的卦例中 (由上至下分别为四五九一一六、六六一六一六)则是四、五、九皆变:四变六、五变六,九变一。这两组卦例直接就可否决了数字依季节而决定变或不变的假设。因为四五九确定分属不同季节的筮数,如果是依季节而变,那么这两个例子里一次只能一个或两个爻变(清华简将春夏视为同一季节,秋冬亦然) ,无法让这三个筮数同时变。且如果是以季节来决定,那么六个筮数同时出现时,理当至少有一筮数变,或者是两个筮数。

    基于类似的理由,连带的,以干支来决定变或不变的假设,也可以直接排除在外。

    逆向工程

    以上是笔者在逆向工程之前做过的其他可能假设与推理、试算,但多数是可轻易印证无效而排除在外的猜测,也历经各种尝试皆徒劳无功。

    最后只能假设一个可能:筮数的变与不变,应当决定于揲蓍过程中的某个结果。

    可是清华简未留下任何关于筮法的只字片语,关于如何揲蓍算卦可说毫无头绪。

    因此我再做一个大胆猜测:是否可从《周易》筮法来修改?

    这其中道理是这样的:其一,清华简第三十节〈十七命〉说:「凡是,各当其刲,乃力占之。占之必力,刲乃不忒。」意思大概是说,占筮一定要经过「挂扐」,也就是揲蓍起卦的程序,这样占筮才会准。力通扐,指的可能是揲蓍的挂扐。

    其二,清华简的占法与《周易》有一个相当清楚的演化关系,清华简像是早于周易并保留更早数字占的筮法,而周易则像是清华简筮法的简化、抽象化演进。具体来说,《周易》把数字的爻象与卦象融合于八卦卦象,将六个筮数减少为四个筮数,进而精简为只有阴阳,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,周易可视为是归藏的简化。那么,相对应的,我们可以推想,或许其揲蓍法也存在着这样的关联,方法及过程都与今存周易的揲蓍法有些类似,差别只在于这个方法要求出六个筮数,而且这六个筮数存在着上表所列的变化关系。而且由于六个筮数较四个更多,因此其程序是较为复杂的。

    逆向工程到这里,我们总算有个头绪,但问题是要从多少枚蓍策开始?50?还是其他数字?这让我想起《系辞传》的「大衍」章:

    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,分而为二以象两,挂一以象三,揲之以四以象四时,归奇于扐以象闰,五岁再闰,故再扐而后挂。天数五,地数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天数二十有五,地数三十,凡天地之数,五十有五,此所以成变化,而行鬼神也

    两千年来,「大衍之数五十」和「天地之数五十有五」这两个数不知耗尽了多少中国儒生的精力与研究,这两个数字偃然是易学上的一个滩头堡,易学家们总得五、十、十五像在喊数字拳一样用尽心思解释这两个数字背后的哲学思想,以建立其易学地位。不过笔者对于儒生们的数字拳没有兴趣,引起我兴趣的是「五十五」这个数字的实用价值。

    「五十」这个数是有其揲蓍实用意义的,但五十五呢?我大胆猜测这是《周易》之前,也就是清华简所用的蓍策数。那么,这个蓍策数能不能依「大衍」揲蓍法的类似方法算出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这六个筮数,并内含一个简单而合理的筮数变化法则呢?

    答案是肯定的!我略微盘算之后,觉得很有可能,于是实际的设计出一个类似于《周易》的揲蓍法,而且能够重现这些筮数。而在实际操作演练数日之后,也证明可行!

    清华简《筮法》揲蓍法重建

    由于揲蓍法的操作相当繁锁,这里只谈一些与传统揲蓍法的重大差异之处,以及结果如何解读等问题,共通的操作法还是参阅以下两篇文章:

    《周易》的揲蓍法每爻有3变,清华简的筮法我们姑且称它为《归藏易》(但这还有待证实),则每爻5变,除了第一变,其余四变大致可遵照「分二、挂一、揲四、归奇」的步骤,但如何「归奇」的方法有所不同。

    1.   第一变:直接以55枚蓍策开始,不用挂一,也不需「其一不用」。然后分二,揲四,最后将两边余策(可能有1-2、2-1、3-4、4-3四种组合)全部夹于指间。最后夹于指间可能为三策,可能为七策。(如下图,总共挂了七策。)

    2.   第二至五变:依分二、挂一、揲四、归奇操作。但这里的归奇和《周易》不一样,必需分两边归奇。左边的余策放左上方,右边的余策归于右上方,左右分别置放。(如图)挂一与先前的挂三或七交叉分开。


    3. 五变成爻:依第二变方法再继续操作三、四、五变。由于二、三、四、五变都挂一,因此见手上除了第一变时的余策之外,累积「挂四」时,就是成一爻。这时将筮数记下。如图,「挂一」的指间策数到四枚时,就知已经成爻。这时准备记录筮数,关于筮数如何记录,请看后面说明。


    4.记录本卦筮数:此时计算桌上的蓍策数,四枚一堆,共有几堆,筮数就记多少。筮数记录法如下图,由左至右分别为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

    5.记录变卦筮数:以上筮数为本卦中的筮数。接下来分别计算左上和右上蓍策的「归奇」数。若两边蓍策数相同,则筮数不变,变卦中的筮数与本卦中一致。(如下图,过揲之策数总计有六堆,所得筮数为六,后面余策左右皆十,故此爻不变,变卦中筮数仍为六。)


    如果左右两边筮数不一致,六与一两数互变。六变一,一变六。但四、五、八、九筮数若右边大则筮数变一或九,若右边小则筮数变六。具体而言,六个筮数的变化如下:

    • 四→右小则变六,右大变为一
    • 五→右小则变六,右大变为一
    • 六→无论大小,一律变为一。
    • 七→无论大小,一律变为六。
    • 八→右小则变六,右大变为九
    • 九→右小则变六,右大变为一

    6.六爻成卦:重覆以上操作六次,共得六组筮数,完成一卦。注意的是,筮数应该从左向右,由下往上画。

    我们以实际操作得到的结果为例,记录如下:

    所得筮数

    左-右归奇策数

    变爻

    第六爻:八

    第五爻:五

    第四爻:七

    第三爻:七

    第二爻:六

    第一爻:六

    9-7

    14-14

    11-9

    8-12

    13-11

    10-10

    另外再筮两卦,如下:

    第六爻:六

    第五爻:六

    第四爻:九

    第三爻:五

    第二爻:七

    第一爻:五

    10-14

    9-11

    5-7

    11-13

    8-8

    12-12

    第六爻:五

    第五爻:六

    第四爻:五

    第三爻:六

    第二爻:六

    第一爻:六

    14-14

    13-11

    11-13

    11-13

    13-11

    11-9

    在决定爻变的因子时,笔者曾想过是否以第一变中所挂的策数大小来控制?因为第一变中可能挂3策或7策。但发现这行不通,因为筮数四的情况下第一变一定是挂7,若是筮数九则一定是挂3,就无法有变化。

    以上这个方法,不但能够成功算得清华简中的卦象,且都符合清华简中所呈现出的数字间的变化关系,且从各种角度来看都相当合理,不论是从机率分配的合理性,还有其变化的机制。且每个环节都能够从古典中找到依据。因此个人相信,这应当会有点像古法。

    至于以上卦象该如何实际利用清华简中的法则来解释吉凶,这个还有待我们慢慢揣摩与练习、尝试了。本文取自易學網。子曰:小人不恥不仁,不畏不義,不見利不勸。不威不懲,小懲而大誡,此小人之福也。
    易曰「履校滅趾,无咎」,此之謂也。善不積不足以成名,惡不積不足以滅身。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,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。


    路过

    鸡蛋

    鲜花

    握手

    雷人

    评论 (0 个评论)

    facelist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注册

    淘宝优惠券查询系统

    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武术藏经阁 ( 湘ICP备08102456号-1 )

    GMT+8, 2024-5-17 18:36 , Processed in 0.035268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    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   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