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册 登录
武术藏经阁 返回首页

鐵冰心的个人空间 http://www.wushu001.cn/?244269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

日志

宋書銘的宋氏太極拳譜,授秘歌比楊式多了13句!

已有 432 次阅读2018-8-5 11:25 |个人分类:宋譜

揭密民國初年宋書銘的宋氏太極拳譜,授秘歌比楊式多了13句!
2016-11-05 由 太極養生堂 發表于歷史

宋書銘,約生於1840年,河北保定人,幼承家教文武雙修,精通易理,清末以詩詞聞名於世,受到直隸總督袁世凱的賞識(時間當為1905年前後)。不久,袁世凱調任京師軍機大臣、外務部尚書,慈禧死,攝政王載灃罷其官…1911年辛亥革命時,袁世凱復出任內閣總理大臣,宋書銘入其幕府,作袁的「機要秘書」,歷經袁竊取民國總統、宋教仁被刺、日本提出企圖滅亡中國的「二十一條」、袁世凱稱帝、護國戰爭等歷史事件,直到1916年袁宣佈去消帝制後隱居保定一直到死。

關於百年前的《宋書銘事件》...
《太極拳闡宗.王新午》:
民國初年,袁氏當國,有遺老宋書銘參其幕。自言為宋遠橋十七世孫。善太極拳。時年七十餘。其拳式名三世七。拳式名稱與時流行於京師之太極拳名目大同小異,推手法亦相同。然趨重單式練法。其時,紀子修、吳鑒泉、許禹生、劉恩綬、劉彩臣、姜殿臣等正宣導太極拳於京師,聞宋氏名,相與訪謁。與宋推手,皆隨其所指而跌,奔騰其腕下,莫能自持。其最妙者,宋氏一舉手,輒順其腕與肩,擲至後方尋丈以外。

以上內容為關於宋書銘與紀子修、吳鑒泉、許禹生等人互動中比較詳實的記載,當中根據王新午的描述,宋書銘的最妙著為「一舉手,輒順其腕與肩,擲至後方尋丈以外。」
宋書銘是個文人政客,自然願意結交(1912年)剛從國外歸來出任教育總(部)長的(前清進士)蔡無培,此時恰逢教育部主事許禹生請示、醞釀創辦北京(平)體育研究社之際,於是宋、許兩個精通易理的太極拳家便自然地走在了一起,由相互欽慕,切磋技藝許被折服以師禮待之,遂為忘年交(筆者按:時年宋書銘72歲,許禹生33歲)。此事許禹生1921所著《太極拳勢圖解》寫的清清楚楚:「有宋書銘者,自雲宋遠橋後,久客項城幕,精易理,善太極拳術,頗有所發明,與余素善。」



宋書銘「為清季詞林巨子(引自王新武《太極拳法闡宗》)」,作過袁世凱幕賓,在清末民初,稱得上是個大知識分子,但在武術界沒有名氣,露禪、班候、健候父子,不一定認識宋、知道宋;但同為直隸(河北)人,(在某一時期)同居京師,混跡政界、精通太極拳技的宋書銘,卻不可能不知道早已楊名天下的楊氏父子(筆者按:民國初年,露禪、班候早已亡故,楊家在京教拳者祗有健候及其子少候、澄甫)。
許禹生與宋書銘的交往中,學習宋拳,得到「宋譜」,此情必然反饋到楊氏父子和「體育研究社,引起波瀾——只不過楊氏父子的波瀾不驚,體育研究社的波瀾洶湧澎湃而已。
此時(1912年)的楊家在京師傳拳已半個多世紀,露禪、班候早已仙逝,健候73歲、少候50歲、澄甫29歲,楊氏太極拳史早已從「露禪闖天下、班候打天下」進入「健候養天下」時期,不但拳路風格起了變化,就連處事待人也不同於「闖天下、打天下」時的風風火火,而是寧事息人、以和為貴。健候久居京師,接交社會上層見多識廣,深諳官埸黑幕「民不與官斗」;歷經桑蒼,目睹過義和團大刀長矛、大清馬隊在洋槍洋炮前是如何的不堪一擊,驚詫火器時代的來臨…處世老道的健候,面對「宋拳」、「宋譜的」的出現,應該是種什麼心態呢?筆者以為,既不能裝聾作傻視而不見、聽而不聞,也絕不會允許50歲的少候以任何形式向袁大總統的秘書、72歲的宋書銘「宣戰」;更何況少候雖然性烈、霸強護弱,喜抱打不平,但絕不是惹事闖禍、不明是非之人;再者講,宋書銘也沒什麼得罪或威脅到楊家生計之處。因此,上上之策就是「以靜制動」「靜觀其(宋書銘)變」,「順勢借力」「以變對變」。且「宋譜」上明明寫着宋書銘的遠祖宋遠橋也是武當張三丰的弟子,既為同門同道,即當以禮待之,而不能魯莽行事…以致後來的楊氏傳人著述中,多附錄「宋譜」歌訣如《授秘歌》、《八字歌》、《心會論》、《十六關要論》等,筆者以為這與楊氏視宋書銘為同門一脈不無關係。(筆者按:此為楊氏父子的態度。)

許禹生驚嘆宋書銘武技精深,引起北京(平)體育研究社同仁,特別是社中楊門弟子的嘖嘖聲,不服氣者首推紀子修(1845—1922)。紀子修,名德,字子修,從劉士俊學岳氏散手,從楊露禪學太極拳(筆者按:引自王新午《太極拳法闡宗》),能卧地以臂擋重車輪,人送綽號「紀鐵臂」,據悉年輕時戍邊曾比武技折沙俄軍官享譽邊陲。此時的紀子修年已67歲,豪爽之氣不減當年,牽拉着吳鑒泉,極力攛掇許禹生與宋書銘商榷「一試高低」。許禹生無奈訴之宋,宋應允相約後,許禹生方攜紀子修、吳鑒泉,吳又領着全佑弟子、同門師兄弟劉恩綬、劉彩臣等一起造訪、請教於宋書銘…於是,太極拳史就添加了一段「宋書銘事件」的佳話(略)。(筆者按:此為北平體育研究社楊門弟子態度。)
宋書銘拳技絕倫,紀子修、吳鑒泉等被折服,欽佩之至,磕頭請為弟子,宋書銘對其約法「不許傳人,不許說是他教的…」於是,除紀子修不受律條制約獨自退出外,其餘皆師事宋,學練宋拳三世七(又稱長拳、三十七勢)。宋書銘教拳不顯山露水、低調作人,所為者何?愚意以為這是封建社會的文人政客、官宦權貴,視士途、名節為性命,以教拳課徒為羞恥所致(這也是武禹襄、李亦畲不以教拳為業的原因所在)…宋追隨袁世凱竭盡心力,1916年袁世凱的死,意味着宋的政治抱負徹底破滅,年已76歲的宋書銘,頓感精神崩潰不能久於人世,急思葉落歸根、魂歸故土,以至許禹生數次邀他到北京(平)體育研究社執教,皆堅辭不受,終歸隱保定鄉下作古。(筆者按:此為宋書銘的行為尺度及其結局。以致政局動盪形勢下,宋與楊氏始終沒有接觸機會,給後人留下了頗多疑點。)

發生在民國初年的「宋書銘事件」不是子烏虛有的杜撰,而是真實存在的武林往事。許禹生、紀子修、吳鑒泉、劉恩綬、劉彩臣諸先輩的傳人王新午、李先五、向愷然(筆名不肖生)、吳圖南等人的生前著述中,均有記載。其中以王新午(1890—1964)1927年所作《太極拳法闡宗》記述最為詳盡,但文中沒有涉及「許、紀、吳這些當時的楊門重要弟子以實際行動大力推崇宋時,楊健候、楊少候有什麼反應,說過什麼、做過什麼沒有?或是什麼都沒有說、沒有做?」斯時,「宋書銘事件」剛過15年,事件的當事人、知情者乃至楊少候、楊澄甫等人大多健在,若果真有過「楊少候凌空勁技折宋書銘」,楊門四世弟子王新午等是斷不會忘記大書、特書的。道理很簡單,新午先生該寫的都寫了,且斯人皆知:沒有的事,如何去畫蛇添足。深為惋惜的是王新武所言「宋氏(書銘)在清季為詞林巨子,所著內功原道明理諸篇,已播於世,允為傑作」,筆者卻從未見過,想來「播於世」,不一定刊於世,興許從未印刷過…(筆者按:王新午1927年所著《太極拳法闡宗》原在陝西出版,個別章節曾載許禹生主辦的《體育》月刊,抗戰期間又重新修定、補充,1942年在西安出版時名曰《太極拳闡宗》)。
上述「宋書銘事件」前後,有關各方(宋書銘、楊健候、楊少候、許禹生、紀子修、吳鑒泉等)的心態及其行為表現分析如上。所不知者,不敢妄議。
1937年春,徐震先生對「宋拳」、「宋譜」的質疑,作為學術研究並未造成大的影響…只到1964年,顧留馨先生所著《太極拳研究》出版後,三易其版七次印刷,發行量高達三萬餘冊,顧氏「太極拳為陳王廷所創」、「宋拳、宋譜為宋書銘偽作(造)」的觀點,事實上被當時的官方所認定,始掀起大波……
  • 八字歌
  • 心會論
  • 周身大用論
  • 十六關要論
  • 功用歌
  • 授秘歌
  • 用功五志 (金木水火土)
  • 四性歸原歌
  • 無極歌
  • 太極歌


八字歌
捋擠按世間稀,十個藝人十不知。
若能輕靈並捷便,粘連黏隨俱無疑。
采列肘靠更出奇,行之不用費心思。
果能粘連黏隨字,得其環中不支離。
心會論
腰脊為第一之主宰 丹田為第一之賓輔
猴頭為第二之主宰 掌指為第二之賓輔
地心為第三之主宰 足掌為第三之賓輔
周身大用論
一要心性與意靜,自然無處不輕靈。
二要遍體氣流行,一定繼續不能停。
三要猴頭永不拋,問盡天下眾英豪。
如詢大用緣何得? 表裹精粗無不到。
十六關要論
蹬之於足,行之於腿,
縱之於膝,活潑於腰,
靈通於背,神貫於頂,
流行於氣,運之於掌,
通之於指;斂之於髓,
達之於神,凝之於耳,
息之於鼻,呼吸往來於口,
渾噩於身,全體發之於毛。
功用歌
輕靈活潑求懂勁,陰陽既濟無滯病。
若得四兩撥千斤,開合鼓盪主宰定。
授秘歌
無形無象,忘其有己。全體透空。內外如一。
應物自然,隨心所欲。西山懸磬。海闊天空。
虎吼猿鳴,煅煉陰精。水清河靜。心死神活。
翻江播海,氣血流動。盡性立命。神充氣足。
用功五志
博學是多功夫。審問不是口問,是聽勁。
慎思聽而後留心想念。
明辨生生不已,篤行如天行健。
四性歸原歌
世人不知己之性,何能得知人之性?
物性亦如人之性,至如天地亦此性?
我賴天地以存身,天地賴我以致局。
若能先求知我性,天地授我偏獨靈。
無極歌
無形無象無紛拿,一片神行至道夸。
參透虛無根蒂固,渾渾沌沌樂無涯。
太極歌
太極原生無極中,混元一氣感斯通。
先天逆運隨機變,萬象包羅易理中。


太極拳源流,各執異見、爭鳴不已;太極拳史中的人物、事件,亦撲朔迷離,頗具傳奇色彩。似這等學術研究、文化遺產又夾雜宗教、信仰色彩的課題,由於缺乏詳盡史料,說不清、理還亂,需探討、論證的難點、疑點甚多,在學術界、文化界、宗教界、武術界、太極拳界未達共識前,既然名為(太極拳)「研究」,就不能以一家之見堵塞言路。

——這篇文章日後肯定有用——


路过

鸡蛋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注册

淘宝优惠券查询系统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武术藏经阁 ( 湘ICP备08102456号-1 )

GMT+8, 2024-5-18 18:51 , Processed in 0.041135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