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册 登录
武术藏经阁 返回首页

鐵冰心的个人空间 http://www.wushu001.cn/?244269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

日志

三世七太極拳(王知剛)

已有 677 次阅读2018-8-29 10:48 |个人分类:宋譜

三世七太極拳簡介(上)
19, Jul 2014 12:46

 三世七太極拳源流
 
    據《徽州志》記載,在一千多年以前的盛世唐朝,有一位隱居於翠微山中的修道之人,名為許宣平。許宣平曾題詩於傳舍(客店)壁上,詩曰:「隱居三十載,築室南山巔。靜夜玩明月,間朝飲碧泉。樵人歌隴上,穀鳥戲岩前。樂矣不知老,都忘甲子年。」李白見到此詩,以為是仙,訪之而未遇,復題詩於許宣平寓舍壁上,詩曰:「我吟傳舍詩,來訪真人居。煙岑迷高跡,雲林隔太虛。窺庭但蕭索,倚柱空躊躇。應化遼天鶴,歸當千歲餘。」
 
    據傳說,許宣平是安徽歙縣人。隱居於城陽山中(即是今時的翠微山)。他長髮披肩,行走如飛,有一身超常的本領,因此人們都叫他「許仙人」。關於許宣平,在許多書中都有記載,多描述為:「身長七尺六寸,髯長至臍,髮長至足,行如奔馬。」當時,許宣平的故事被「五嶽尋仙不辭遠,一生好入名山遊」的李白知道了。於是,李白就途經九華山、黃山、齊雲山,最後準備到翠微山裏尋訪許宣平。李白來到山腳下,只見林海茫茫、小路崎嶇,一時不知所往,於是就漫步走到江邊,想找人問問路。正巧看到野渡之上泊有一條小船,他連忙跑到近前朗聲問道:「船家,可知許宣平、許仙人住在哪裡?」聞聲,船篷內走出一人,斗笠遮面,長髮披肩,手拄一枝竹篙,歌曰:「山中輕霧繞,迷蒙石徑遙;欲問許仙人,門前僅一篙。」李白聽後答謝一聲即匆匆離去,他沿著石徑在山中仔細地尋找。江南的山裏到處都生長著竹子,更有好多門前有竹子的人家,然而僅有一棵竹子的卻始終沒有見到。看看天色將晚,李白只好無可奈何的返回江邊,尋到一間酒樓休息。有了酒,這位詩仙靈感就來了。他猛然想起在江邊問路的船上,在艙外不就立著一枝篙嗎?那位船家一定就是許宣平啦!他急忙又跑回江邊,只見暮靄沉沉,煙波浩渺,江面上哪裡還有什麼船啊!李白心裏感到十分懊悔和悵惘,後悔當時沒有悟出船家詩歌中的意思,與許宣平失之交臂。他踱回酒樓揮毫寫下了《徽州志》中的那首詩。後人為了紀念許宣平與李白,把這座酒樓改名為「太白樓」,把橋名更名為「望仙橋」。
 
    許宣平所傳太極功拳,名為三世七。在宋譜中明代宋遠橋在記載家學太極功的承傳過程時寫道:「自予而上溯,始得太極之功者,受業於唐于歡子許宣平也,至予十四代也……」清末《端芳王府太極拳秘訣抄本·張三豐祖師承留後世論》中也記有「……精一及孔孟,神化性合功,七二乃文武,授之至予來,自著宣平許……」由此可見三豐祖師所傳的太極功法中很大一部分是師承於許宣平。
 
    太極拳功曾有多個名字,南北朝時期程靈洗上承韓拱月,傳「小九天法」,其中有「小九天法式」「用功五志」「四性歸原歌」,講究練拳結合易經,「太極者非純功於易經不能得也」。唐許宣平所傳的太極功名為「三世七」。唐朝又有李道子,所傳太極拳功,名為「先天拳」,留有「先天拳」歌訣,即「授秘歌」。揚州胡境子傳宋仲殊再傳殷離亭一脈的太極拳功,名為「後天法」,宋仲殊曾遊姑蘇台,在柱上倒書一首詩:「天長地久任悠悠,你既無心我亦休。浪跡天涯人不管,春風吹笛酒家樓。」直至張三豐代李道子所傳的太極拳功,名為「十三勢」。雖然太極拳功分成多種名目,但核心只為太極。
 
    太極拳功傳至張三豐祖師的「十三勢」已經臻於大成,而隨後的傳承卻由於偏於武用而使太極拳功失卻了不少虛靈之氣,後來再改編普及,又使本來「先天逆運隨機變」的修道太極拳,漸漸流傳成了民間體操。現代三世七太極拳的傳人(白雲道長、王知剛等)還原太極拳功的本來面貌,修養精神,陶冶性情,使學者領悟天人合一之道。
 
    元末明初張三豐,隱於武當山,師承道家,集太極拳之大成,為武當派之始祖,觀察天地自然之理,博采少林及眾家拳術所長,融會貫通,創編太極十三勢。
 
    清朝末年袁世凱執政的時候,幕賓中有一個叫宋書銘的人,時年七十歲,精通易理、善長太極拳,自言為明代武術家宋遠橋十七世孫,其所練太極拳稱作「三世七」 (按:「三世七」取「人有三世,判拳分七品」之意為拳名。「人有三世」為天前、地後、人今三世;拳分七品為門外、入門、階及、當堂、入室、開竅、神化七個層次),共有三十七個拳勢,又名長拳。與太極十三式拳勢名目大同小異,但趨重單勢練習,推手方法則相同。當時紀子修,以及吳鑒泉、許禹生、劉恩綬、劉彩臣、姜殿臣諸前輩,在北京(平)提倡練太極拳,他們都是名重於世的太極拳專家,聽說宋書銘也精通太極拳,凡便一起去拜訪請教。他們與宋書銘推手時,皆隨著宋手所指方向而跌倒,奔騰旋轉在宋的手腕下,一點辦法也沒有,最使人感到奇妙的是宋一舉手,總是順著宋的手腕、肩背被擲至尋丈以外。於是紀、吳、劉諸師皆叩首拜宋書銘為師,從學於宋。當時紀子修年近古稀,年齡和宋書銘相近,也願意成為宋的弟子。宋與紀子修定約「拳為祖傳之密,學後不能傳人」。紀子修說:「我學拳技,就是為了傳人,如果學會不能傳人,我就不學了」。由此可見宋書銘的拳技高精妙深,和紀子修年近70依然好學、心胸坦率。宋書銘所傳拳譜,刀名《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及支派考》,為宋遠橋手記。《宋譜》論太極拳原理精闢詳細,並且可以印證太極十三式確為張三豐所傳,為太極拳之一種。《宋譜》家傳本,於民國初年宣露於世,前輩們多有抄傳、珍藏,王新午於民國七年(1918)才得到它。今天學太極拳的人,守一師之傳自以為是,卻不知道還有個宋書銘,總是自我標榜,全盤否定少見的門派及其武技。宋書銘先生在清季為詞林鉅子,所著《內功原道明理》諸篇,已流行於世,被稱為傑作,可惜晚年困病在家,以練拳填詞自娛,寫出書稿裝滿了箱子。許禹生數次聘邀他到「體育研究社」執教,皆堅辭不受,繼而又以重金收購他寫的書稿,也不應允。僅僅在向他學拳時,承其心傳口授得到一鱗半爪。後來,宋書銘隱居保定一直到死,其遺著也不知流落到何處,實在令人遺憾。
 
    太極拳史研究者顏紫元否定元末張三豐前的四支----南北朝韓拱月傳程靈洗程家的「小九天」;唐代于歡子、許宣平傳宋遠橋先祖宋家的「三世七」;唐代李道子傳俞蓮舟先祖俞清慧、俞一誠的俞式先天拳;唐代胡鏡子傳宋仲殊,宋仲殊又傳殷利亨先祖的殷式後天法。(但他並沒有提出確實的証據,只是沒有見過有關資料。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程靈洗

    他認為回歸簡樸的歷史,那就是:明初宋遠橋得武當山張三豐弟子麩子李傳「太極功」等技法,是張三豐太極拳的別支,另一支「十三式拳、劍」,則由張三豐祖師傳到了雲南,明中後葉,由雲南雲遊道人父女傳到山西,再從山西傳到河南。
 
    顏紫元慶幸吳鑒泉前輩將宋書銘的「太極功」、「推手手法」、「十個口訣」在吳門中全面繼承並傳留了下來,實屬太極拳界的一樁極幸之事。最低限度,他承認有宋書銘太極拳這個支派。
 
    當今時代,修煉精神遠勝於武用,所以新編三世七太極拳,意在挖掘「十三勢」之前的太極精髓,由拳悟道。
 
    《太極拳總綱目》是署名宋遠橋緒記的一篇文章,題目叫作《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》,內容說及太極拳的起源、傳承、名目、拳論,以及十不傳、四大忌,三小忌等等。

    據王知剛《中國唐代三世七太極拳與劍術》,
三世七太極拳分五段,共37式,招式名稱如下:
 
第一段包括6個式子:

1 推碾式, 2 鳳凰展翅,3 簸箕式,
4 十字手, 5 雙鞭,  6 琵琶式(手揮琵琶);
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推碾式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鳳凰展翅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簸箕式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十字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雙鞭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琵琶式(手揮琵琶)

第二段包括5個式子:


7 高探馬,  8 提手上勢, 9 海底珍珠,
10 肘底捶, 11下勢金雞獨立;


右高探馬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左高探馬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提手上勢(右左)

 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海底珍珠(右左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肘底捶(右左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肘底捶(側面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下勢金雞獨立

第三段包括2個式子:


12 雲手(反雲手), 13 倒攆猴;
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雲手(反雲手)
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倒攆猴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未完)
三世七太極拳簡介(中)
21, Jul 2014 11:35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攬雀尾(1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攬雀尾(2)
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攬雀尾(3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單鞭(1)(2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摟膝拗步(1)(2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斜飛式

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玉女穿梭(1)(2)

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指襠捶

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野馬分鬃

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上步搬攔捶

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如封似閉

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彎弓射虎(1)(2)

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上步栽捶(1)(2)

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抱虎歸山(1)(2)

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扇通背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白蛇吐信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未完)
三世七太極拳簡介(下)
22, Jul 2014 13:35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分腳式(右)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分腳式(左)
 
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轉身蹬腳

      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掛樹踢腳(右)            掛樹踢腳(左)

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單擺蓮(左)

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雙擺蓮(右)

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下勢上步七星(1)

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下勢上步七星(2)

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退步跨虎

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掃膛腿

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白鶴亮翅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完)
參考資料:


 
1. 王新午《宋書銘之太極拳》,載於《太極拳闡宗》,1942年。
2. 王知剛《中國唐代三世七太極拳與劍術》上海交通大學
出版社,1992年。
3. 劉習文《談談宋書銘》,《武魂》,2006年,第11期。
4. 劉習文《關於宋拳的思考》,《武當》2007年09期
5. 顏紫元《略談宋書銘》,2009年7月,新浪博客。
6. 劉習文「宋書銘事件」的前前後後,《武魂》,2010年,第4期。

路过

鸡蛋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注册

淘宝优惠券查询系统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武术藏经阁 ( 湘ICP备08102456号-1 )

GMT+8, 2024-5-18 21:21 , Processed in 0.053221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返回顶部